平等食農小學堂__愛地球,從吃開始~110年度臺北市平等國小食農小田園教學實錄!

前言

飲食,是一種農業行為。我們每日三餐的飲食選擇,或許沒有過多思索,也可能出於習慣,但其實都深深影響了自己的健康、農民的福祉、在地的飲食文化、農業生產方式,以及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。平等國小位於陽明山的平等里,由於在地特殊地理風土,成為臺北市極少數發展農業的地區。近年來由於產業蕭條、氣候變遷、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,讓平等社區賴以維生的農業,逐漸沒落面臨轉型的時刻。

課程主軸

我們將環境和社區發展議題,融入自編的食農課程中,設計「愛地球,從吃開始」主題教學課程,希望孩子了解每天所吃的食物,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。從不恰當的農食生產切入,引發孩子思考,包括三個教學單元:食物的旅行、平等四季食農曆,以及惜食愛地球。

「食物的旅行」單元中規劃小組任務:查驗農產品身分證、計算漢堡的食物哩程、調查社區四季農產品、設計營養午餐菜單。讓孩子了解食物里程和農產品產銷履歷的意涵,並且體認「在地生產、在地消費」的意義。「平等四季食農曆」單元中,帶領孩子調查在地的食材,製作平等四季食農曆,並且利用四季食材,設計低碳營養午餐菜單。在「惜食愛地球」單元中,體會糧食浪費對環境造成的影響。

教學歷程

01. 平等食農小學堂_主題一、愛地球,從吃開始!希望孩子了解每天所吃的食物,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,透過「食物的旅行」、「高山高麗菜」、「惜食愛地球」教學活動,讓孩子了解食物里程、產銷履歷的意涵!

02.平等食農小學堂-主題二、平等四季食農曆,課程帶領4-6年級孩子調查社區在地的食材,製作「平等四季食農曆」,並運用當季在地食材,設計「低碳營養午餐菜單」。期末食農成果發表會上,由製作食農曆的大孩子設計遊戲,讓低幼兒園和低年級孩子透過遊戲認識社區四季農產!

03. 平等食農小學堂-主題三、水田裡的動物樂園!透過課程帶領孩子區辨有機農法和慣行農法之間的差別,接著老師再帶領孩子們下田耕種!首部曲,平等小水牛踩田趣!

04.種稻二部曲,插秧、娑草抓蟲趣!種稻過程完全不使用化肥、不噴灑農藥和除草劑,我們學習用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來種稻,觀察水田裡的動物群像,體會水田裡的動物多樣性!

05.種稻三部曲,稻浪搖曳收割趣!老師帶孩子們到社區有機農場實際下田耕種,從踩田、插秧、娑草,到割稻、打穀脫粒每一道工序絲毫不馬虎,除了讓孩子體會農夫耕作的辛勞,更感受友善耕作所創造的人與生物共存共榮的樂園!

06.種稻第四部曲,農忙時節點心_米苔目DIY!台灣早期農村農忙時期,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農民一大早就在田間辛苦揮汗耕種,大量勞動消耗體力,農村婦女製作各式米食料理或點心已補充務農消耗的體力。老師教導孩子親手製作米苔目,在田間辛勤耕作後,吃一碗自製冰米苔目,消暑又滿足!

07.平等友善耕作小學堂-要怎麼收穫,先怎麼栽!在農夫老師的指導下,1-3年級的平等小農夫依照時令下田耕作,整地鬆土、鋤草施肥、播種定植、澆水施肥、抓蟲拔草,用耐心和愛心種下種子和菜苗,採收每一季的鮮綠!

08. 食農感恩餐會~是每學期末全校親師生最期待的大事!採收菜園裡的新鮮蔬果,親師生共同料理菜餚雖簡單可口,但保留食材的原味和營養,共學、共作 、共享,將彼此的心串聯在一起!

結語

透過觀察、體驗、省思、和行動,讓孩子體會生產、生活與生態之間相依共存的關係,並且啟發孩子對飲食、環境及生產者的尊重,讓永續環境的種子深植於每個人的心中。

我們在平等國小,帶領孩子走出校園,走入社區,以行動守護_自身的健康、環境的永續,以及社區甚至地球環境的未來。